1.    發展的階段論包含哪些理論?其重點為何?

n  Freud-性心理發展理論

人格發展五大階段:

階段

年齡

特徵

口腔期

0-1

1.    以「唯樂」為原則。

2.    得不到滿足會有退縮、被動、悲觀等口腔性格。

肛門期

1-3

1.    過於嚴格訓練大小便易造成過份注意清潔、固執、小氣等「肛門性格」。

性器期(生殖器期)

3-6

1.玩弄自己的性器官已獲得滿足。

2.戀父、戀母情結出現(男生→戀

 母,女生→戀父)。

潛伏期

6-12

1.性衝動暫停直到青春期。

2.人格「超我」部分開始發展。

兩性期(生殖期)

12-20

1.    對異性有興趣。

2.    性心理發展成熟。

 

n  Erikson-心理社會發展理論

  人格發展八大階段:

發展期

發展上的衝突

須完成之主要任務

嬰兒期

(0-1歲)

信任對不信任

 

信任性格

幼兒期

(1-3歲)

自主對羞愧懷疑

自主能力

遊戲期

(3-6歲)

主動對內疚

主動性格

學齡期

(6-12歲)

勤奮對自卑

勤奮性格

青少年期

(12-18歲)

自我認同對認同混淆

自我認同

青壯年期

(18-30歲)

親密關係對孤立

能與人建立親密關係

壯年期

(30-60歲)

繁衍對停滯

生產、建設性工作

老年期

(60歲-死亡)

自我統整對絕望

身心統整

*比較Freud與Erikson理論:

 

1.      均強調早期經驗是後期發展的基礎。

2.      理論皆具階段性、連續性。

3.      每個階段皆具有危機和關鍵期。

1.      弗氏強調本能,艾氏強調社會文化的影響。

2.      弗氏階段論談到青春期,艾氏階段論談到整個人生。

3.      弗氏認為人格發展在6歲已完成,且不易改變,艾氏認為人格發展前階段的危機可透過環境與教育的改變,而出現在後階段。

 

 

n   Piaget -認知發展理論

 認知發展四階段:

階段

年齡

特徵

感覺動作期

(實用的智力)

0-2

1.      約一歲時,具有「物體恆存」之概念。

2.      以感官去認知周圍的世界。

前運思期

(直覺智慧期)

2-7

1.      以「自我為中心」,例:獨語、物體倒視。

2.      直接推理。

具體運思期

(具體智慧期)

7-11

1.      具有保留能力。

2.      以社會為中心。

3.      思考具可逆性。

形式運思期

(抽像智慧期)

11歲以上

1.      由感覺世界→觀念世界。

2.      能透過推理思考,提出假設。

3.      可做歸納與演繹的推理活動。

 

n   Vygotsky -認知發展理論

認知發展四階段:

階段

主要活動

嬰兒期(2個月-1歲)

情感溝通

幼兒期(1-3歲)

操作物品

學齡前期(3-7歲)

遊戲

學齡期(7-13歲)

利用無聲的自語來調節與工作相關的行為與表現。

 

  *維高斯基提出「最大發展軸智力說」又稱為鷹架理論:遺傳的認知條件必須 

  透過社會化的過程才能發展。

 *最近發展區(ZPD):指介於潛在發展程度及實際發展程度間的距離,是一個

    可變動的區域,可由成人的協助或他人的引導,激發學習潛能。

2.      學習理論中強調學習結果與過程的理論之代表各為何?舉例說明

A.         強調學習結果

I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Piaget-

幼兒的學習原則,由實物→圖像→符號,顧盡量以實務教學較佳,        例如:機會教育,帶他到市場看蘋果。

多予以多元感官之刺激,以利各方面發展。

II.         Vygotsky-

鷹架理論(父母、同學、老師,給予協助)。例如:語言學習,父母協助孩子學習語言童書、錄音帶等,生活中的路標都可以學習認字。

潛在發展區(Z.P.D)

B.         強調學習過程

l   古典制約:Skinner鼓勵與增強,例如:小孩微笑可給予正面回覆他們,也對她們微笑,小孩會喜歡微笑常微笑。

l   操作制約(被動):Paulov透過人為制約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子子保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